close

中國人說腦袋,腦還真像個皺巴巴的袋子,奇特的是這個神奇的袋子,只要袋子的主人覺得可以繼續裝東西,袋子就可以無限延伸,怎麼裝也裝不滿;同理要從袋子裡面取出資源,只要袋子的主人覺得「還有」,那就是永遠「還有」,主人覺得塞不下了,就立時客滿,主人覺得空空如也,就怎樣也擠不出一點記憶,完全沒有想法。

 

我開始對大腦相關的知識產生興趣是從陪孩子成長開始的,慢慢發現經營品牌,探索消費者洞察,加強團隊互動,動腦會議,有效溝通,提升自信心,安慰病友,有太多地方可以運用對大腦的理解,更輕鬆的創造你()想要的產出。到底是什麼樣的理解?要怎麼用?我並不想在這篇貼文上,談基礎的腦神經學,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,可以參考 Jill Bolte Taylor 寫的 My Stroke of Insight (在台灣是由天下文化翻譯的,中譯書名:奇蹟),以及 Jeffery M. Schwartz & Sharon Begley 合著的 The Mind and the Brain(在台灣是由時報出版翻譯的,中譯書名:重塑大腦)。讓我來分享最最震撼的個人學習。

 

每一個新生的大腦約有一千億個神經元,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神經元數量跟你的,其實相差不大。這些腦神經元,會老化,會受傷,會死亡,而且不會再生。你想這可糟了,死掉的腦神經元如果控制的是我的大拇指,那麼大拇指不就不聽使喚了? 其實腦神經元間透過突觸負責連結,發出訊息,傳遞訊息,接收訊息; 些微的神經元老化死亡的過程中,會對其他健康的腦細胞發出訊號,所以原來負擔別的功能的細胞群,部分就會接下新的指令,就像在公司裡,有人離職了,工作可以由其他留下來的人接手一樣。神經元雖不能再生,但是神經元間的連結可以完全依照需要改變,同樣的細胞原先負責看,現在也可以轉為負責聽。人的的左右兩半大腦,有大致的責任區域,靠者神經元間的連結傳遞的指令,每個責任區塊都像變形蟲一樣,時時刻刻都有些微的變化,以因應每一個人的需要;倫敦的計程車司機,必需要熟記25000條城市道路,他們的海馬區要比一般的倫敦市民大的多。你正在閱讀本文,本文給你的刺激正在改變你原有的神經元連結,前一秒,與後一秒間,是不會完全一樣的。每一個人因為不同的人生目的所要因應不同的人生挑戰,形成極其不同腦神經元連結網絡,成人突觸約有 100 兆到 1000兆個,不同的連結網路需要的突觸數量不一,我想這可能是愛因斯坦的腦跟我的腦差異之所在吧!

 

也許聯想的快的讀者,馬上想到因為意外事故,中風而腦傷的朋友,他們的腦神經元為何不彼此商量一下,改變連結讓其他的神經元接手癱瘓掉的功能呢?我想他們的腦神經元是會這麼做的,許多不明顯的小中風,患者往往不自覺,但是如果是大塊面積的腦傷,重新設定連結需要多久,才能讓患者感受到進展中?這就因人因腦而異了。打個比方,你下載軟體的時候,常常會看到一個執行完成百分比的bar(以及執行時間預估),少了這條 bar, 你就覺得異常的煩躁,為什麼這麼久?腦傷復健的朋友,一方面,不是時時有這條bar 來提示進度;另一方面就算有這條bar, 也很難看見進展的差異。如果我們用Jill Bolte Taylor My Stroke of Insight 一書中提到自己腦傷的復原之路走了八年為例,Taylor 博士在復健初期也許根本無法預估復原時間,如果以復健難熬的每一天來檢視這條復原進度提示bar, 進度也許會像是遇上當機一般,卡在那兒一動也不動;患者看不到進展,又不能重新開機,重複幾個星期,幾個月,算了接受現況,別再折磨自己,好像也對!然而,我們剛剛說的驅動重組神經原間的連結的網路,靠的是需求的刺激,刺激停了,發展也就跟著停了。在The Mind and the Brain一書中提到了經實驗證明有效的中風復健方法-徵召大腦皮質(P172-180),源於莫山尼奇這個震撼的觀念:「若要發揮大腦的修正潛能,必須將大腦視為有能力不斷改變的器官,而非結構與功能固定的機器(P 166)。參加實驗的患者中風時間從6個月到 17 年不等,對患者實施限制健肢療法可以造成神經元間的新連結,新連結造成大腦皮質的重劃- 左手癱瘓了,限制右手健肢的活動,大腦驅動右手的區域,就會挪出位置來策動左手;同樣的情形也可以在重劃語言區看到。持續地勉強自己使用患肢,形成不間斷的刺激,需要堅定的信念,專注/意志力,與鼓勵,不斷的積小勝成大勝。Jill Bolte Taylor My Stroke of Insight 一書中以腦神經博士與中風患者的雙重身份,分享整個神經元連結與大腦皮質重劃的整個過程。她復原後在TED的演講,更充分大腦神奇的力量,你很難想像她曾經不能行走、說話、閱讀、寫字,記不得自己的生平 ,歡迎你點閱這段迷人的影片

 

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lang/eng/jill_bolte_taylor_s_powerful_stroke_of_insight.html

 

我的反思

如果連喪失功能的大腦都能改變,那麼既有的成見,性格,習慣,價值觀,不管是對事還是對人,又有什麼是改不了的呢?我們的大腦經過了數十億年的演化,為每個人的人生挑戰備齊了所需的資源,我們卻經常性地體驗資源不足的窘況,「我沒辦法」就像是關門的魔咒,關掉了大腦神奇的魔力。試想如果逆著來「我有辦法!」(現在還找辦法!),就等於開啟了神奇的力量,人生何等自由,豐盛呢?

 

培養“Can do”的配方:

  1. 你有哪些意志力策動改變的成功經驗呢?一一列下來,這些都是你的資源圈的加強物。
  2. 你的生活中,有哪些想改變的點呢?例如從感謝令你憤怒或沮喪的人或是開始,從改變上班的路線開始。

每當「我沒辦法」脫口而出時,馬上問問自己,還能有什麼不同的作法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